车企要发展得自主自强
来源:厦工楚胜 时间:2011-07-09 09:05 作者:方
汽车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东风有限)与德国史密斯股份公司正式签署半挂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,成立专门制造、销售半挂车的公司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当跨国合作介入专用车领域,这对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将带来何种影响?
跨国合作冲击不大
跨国合作并不会对我国现有的专用车体系产生影响。甚至有人指出,只要专用车企业注重自身建设,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,就能在国内巨大的专用车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。
跨国合作在我国专用车领域鲜有出现,究其不能造成冲击的原因,市场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。对比国内外专用车行业,市场环境与使用环境差别都很大。以自卸车为例,国内工地环境与国外截然不同,在底盘设计上就存在一些不同。此外,国外物流业相对发达,道路上跑的都是大型物流运输车,这在国内还难以实现。而在市政用车和特种车上,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也有较大差距,这种差距体现的是国内外市场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差别,靠合资、引进技术并不一定能“立竿见影”有成效,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才能有更好的效果。
此外,目前国内专用车市场的恶性竞争也很明显,这让很多专用车企业被迫将重心放在销售环节。因此,通过跨国合作的方式虽然能帮助我国企业得到技术层面的进步,但从生产现状来看,其影响不及价格因素。方浩告诉《商用汽车新闻》记者:“现在专用车经销商都在压价,底盘本身利润不大,价格波动比较小,但是专用车价格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5%,不降价不好卖。”
专用车企得独立
在国外,整车厂与专用车厂大多是分开经营,整车厂提供底盘,专用车厂进行改装。但在国内,很多整车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,把专用车生产归为自家门下。在谭秀卿看来,这并不利于专用车行业的长远发展,做强自己、独立生产和发展,才是专用车企业的最好出路。
此外,几位业内专家也认为,与国外的专业车生产模式相比,中国突破不了国外模式,也没必要效仿。
专用车更应个性化
专用车应该通过生产和服务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,面对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改装要求设计生产,各环节都更灵活,也能激发企业的创新力。
这也说明我国专用车企业的个性化、创新能力较为薄弱。
专用车企独立生产的优点之一,是能体现面向市场时的灵活性和面向客户时的个性。作为从整车厂到用户的中间环节,专业车厂一方面可以利用整车厂建立其产品网络,掌握大部分底盘产品的信息;另一方面能及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生产。只要专用车企进一步提高技术团队、销售团队、售后服务的水平,在市场上还是比整车厂更有竞争力。
中汽协专家杜芳慈还向《商用汽车新闻》记者介绍,我国专用车生产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很多,只要做好产品,保证产品质量,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。